何乐而不为,分享-我与VV的年度盛典,VV,余荫山房之瑜园

何乐而不为

余荫山房之瑜园

2021-01-14 阅读 4041
何乐而不为
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于同治十年(1871年)落成 [1] 。园占地总面积约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岭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余荫山房与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一道合称为岭南四大园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何乐而不为
余荫山房南面还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瑜园为两层楼房建筑,面积435平方米,底层有船厅,厅外有小型方池一个,第二层有玻璃厅,游人可以登楼游玩,可俯视山房庭院景色,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建筑细部装饰玲珑精致。这是园主的书斋,环境清静素雅。 池北为主厅深柳堂。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花儿怒放时宛若一片红雨,十分绚丽。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临池别馆,原是书斋,为硬山顶建筑,前临四方荷池。古时候的文人雅士以墨砚为“池”, 蘸砚挥毫称为“临池”,因此用“临池”来命名这馆舍。馆内朴素简洁,与深柳堂形成鲜明对照,明间以细密的冰纹花隔断涂金假窗装饰。为适应岭南地区台风频袭的特点,屋顶不陡,屋面线平直,以减少受风面,建筑形象简朴中显出典雅。廊檐柱联:“别馆恰临池洗砚有时鸥可狎,回廊移步月寻诗不觉鹤相随。”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浣红跨绿廊桥是岭南园林最经典的造型,桥廊高于堤廊,形制歇山。桥廊全场只有20米,将桥、廊、亭、栏巧妙地构成一体,十分精致。水中睡莲平卧,半圆拱桥,回光倒影恰似正圆,堪称静态美的典范。廊桥飞架南北,将园景分成东西两部分,西片红雨,东片绿云。建筑物绕池而建,突出了以水为中心的园林布局。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夹墙翠竹是余荫山房绿化景观之一。苏东坡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的《咏竹》诗中,体现了竹类“雅”的风格。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
【文字来源于百度】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更多>
515
1
0
0
分享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何乐而不为

有志者事竟成,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