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玲,VV,《落花生》作者:许地山 作品赏析

雨霖玲

《落花生》作者:许地山 作品赏析

2022-11-05 阅读 6851
雨霖玲
雨霖玲
《落花生》作品简介
雨霖玲
     许地山是位爱国志士,4岁时入私塾读书,20岁时出国当老师,24岁考入燕京大学,27岁在燕京大学任教。
他与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同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创办了刊物《小说月报》,文学研究会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文学团体,在现代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许地山除了致力于文学创作之外,在哲学、印度佛教等方面的研究也颇有造诣,动乱时期,他更是一位做出许多贡献的爱国志士。
       他无疑是位大师级的人物,胡适、陈寅恪、茅盾、叶圣陶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他的好友,他更是著名作家老舍的引路人。
《落花生》课文讲解
普通话作品26号《落花生》朗诵:康辉
00:00
03:25
雨霖玲
雨霖玲
雨霖玲
雨霖玲
雨霖玲
雨霖玲
雨霖玲
雨霖玲
雨霖玲
雨霖玲
丁嘉伟老师范读《落花生》原文,作者:许地山
00:00
03:06

雨霖玲

雨霖玲
《落花⽣》原⽂
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就辟来做花⽣园吧。”我们几姊弟和⼏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一一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个⽉,居然收获了。
妈妈说:“今晚我们可以做⼀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的新花⽣,如何?”我们都答应了。母亲把花⽣做成了好⼏样⾷品,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的茅亭举行。
《落花生》作者:许地山 朗读:雨霖铃
00:00
03:07
雨霖玲
那晚的天⾊不⼤好,可是爹爹也到来,实在很难得!
爹爹说:“你们爱吃花⽣么?”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的好处说出来?”
姊姊说:“花⽣的气味很美。”
哥哥说:“花⽣可以制油。”
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都喜欢吃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爹爹说:“花⽣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望而发生羡慕的⼼。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雨霖玲
我们都说:“是的”,母亲也点点头。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我说:“那么,⼈要做有⽤的⼈,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爹爹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阑才散,所有花⽣⾷品虽然没有了,然而⽗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的心版上。
雨霖玲
  这是⼀篇叙事散⽂,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时候的⼀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着重讲了⼀家⼈过花⽣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的好处,借物喻⼈,揭⽰了学习花⽣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要做有⽤的⼈,不要做只讲体⾯⽽对别⼈没有好处的⼈,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始终没有忘记⽗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华⽣”作为⾃⼰的笔名,时刻激励⾃⼰,做⼀个有⽤的⼈,并⽤⾏动实现了这⼀⼼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课⽂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在结构上以“落花⽣”为线索,按“种花⽣—收花⽣—尝花⽣—议花⽣”顺序写的。收获节时对花⽣的议论是重点,⾄于种花⽣和收花⽣的情况写得简略。⽂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章在表达上颇具匠⼼:详略分明,以物喻⼈,同时⾔辞朴实⽆华。尽管⽂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寻味的'道理。
雨霖玲
雨霖玲
⽂章采⽤的是借物喻⼈的写作⽅法,教学时应突出这⼀特点。我们学习落花⽣,不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实际有⽤的⼈,⽽且⾃⼰也要⽢愿像落花⽣那样,做普普通通的⼈,⼲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带去更多的好处。
雨霖玲
教育价值:
这篇课⽂借写花⽣,告诉我们⼀个深刻的道理:⼈要做有⽤的⼈,不要做只讲体⾯,⽽对别⼈没有好处的⼈。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蜡烛,照亮了别⼈⽽毁灭了⾃⼰……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雨霖玲
雨霖玲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更多>
1945
0
1
10
分享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雨霖玲

淡泊名利 宁静致远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