榉川向群,VV,乐清郑氏七支简介

榉川向群

乐清郑氏七支简介

2021-09-27 榉川向群 阅读 12410
榉川向群
根据2020年11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乐清郑氏总人口6.11万,居乐清全市第五位,在陈、王、张、黄四姓之后,主要有乐清老城东隅的尚德坊郑氏、柳市的象山郑氏和七里港郑氏、北白象的十里郑氏、虹桥的朴湖郑氏五大支,还有虹桥东垟郑氏和柳市店后瓯北郑氏,其始迁祖各有来源,最早迁入柳市凰屿的象山郑、七里港郑始祖距今已一千多年了。
榉川向群
一、柳市象山郑氏
古称“乐邑长山郑氏”,民间习惯简称为“长山郑”。始迁祖五六公约北宋中期初年自福建长乐赤岸“浮海至瓯”,现有乐清境内人口四万多,分布于柳市镇的麻园、浃底、泮垟、下渎、凰屿、桥头、东岙、荷盛、大墓、大河沿、湖横、湖头店、黄华、上岩、西岙、黄七浹、前垟洞、前街、后街、上园、包宅等地;北白象镇的水塔头、印屿;白石街道的凰岙、坭岙、街口、上陈;翁垟街道的前街、塘下、沙头;淡溪镇的潭头村;虹桥镇的龙泽村;乐清坝头村等等。还有迁往温州、瑞安、平阳、苍南、洞头、泰顺、丽水、青田、台州、杭州、绍兴、舟山、富阳、松阳、长兴、兰溪、上海、江苏仪征市、福建、广州、贵州、云南、宁夏、台湾、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地。
特别是现在的温州市洞头区属象山郑七世祖宗元公后裔非常多,主要有小三盘的郑瑞沅、郑奇主、郑奇周、郑奇清、郑昌三等;垄头的郑集田;埭口斗门郑良玉;小门岛的郑永秦、郑瑞伟等。此外在洞头区烈士路与岭背还有两支,是上个世纪中叶左右从乐淸象山迁移到洞头的。
榉川向群
榉川向群
榉川向群
榉川向群
榉川向群
二、柳市七里港郑氏
        根据柳市《象山郑氏老谱》(修于民国九年仲春)的记载,柳市七里港郑氏始祖郑邦彦是象山郑氏一世祖五六公的孙子,北宋政和戊戍(1118年)进士。史载:郑邦彦(?——1141),字国财,乐清柳市凰屿人,曾经跟从“永嘉九先生”之一的瑞安许景衡学习,博综经籍,尤长于《易》,书法遒劲。才闻名于史,被载入明《永乐大典》等史册。宋政和初(1111)入京学,介特慎交。解褐,登重和(1118)进士,授沧州教授,再授台州教授,皆以丁母忧不赴,后教婺州。高宗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1141)卒于婺州教谕任上。宣和年间(1119——1125)曾主持乐清乡校,儒生从之游者百余人。郑邦彦长于经学,尤其擅长于《易》,是一代经学名师。瑞安曹村号称“中华进士第一村”,200年间出了82名进士,其第一位进士曹逢时就是他的学生,与曹逢时同学的南宋状元王十朋称郑邦彦为乡先生。郑邦彦是乐清县(市)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进士,明《永乐乐清县志》上有郑邦彦传。
        《象山郑氏老谱》世系图记载,郑邦彦是五六公的孙子、郑惟玘的儿子。清·戴咸弼《东瓯金石志》卷五有郑邦彦写的《白鹤寺钟铭》,在白鹤寺的铜钟上还刻有其父郑惟玘和邦彦妻子林四六娘出资助铸铜钟的数目。该铜钟现存乐清市博物馆。《东瓯金石志》卷五记载:“弟子郑惟玘,并男迪功郎、前台州州学教授邦彦,新妇林四六娘;……以上各施三千足。”
      根据柳市《七里郑氏大宗谱》的记载,郑邦彦生子郑挺,字孟学,有孙郑庠。曾孙郑介福从柳市凰屿迁七里浦口,以捕鱼和开垦农田为生,娶松溪里(今城南街道万岙村)陈求鲁(1183—1253,南宋嘉定十六年榜眼,官至大理寺卿)之女为妻,因年过半百膝下无子,遂将内侄名格字云海的过继。郑云海生子郑顺。郑顺,字瞻松,创办松波书塾,筑堤造陡门改为河,生五子成七里港郑氏五房:长郑志唐,次郑志虞,三郑志夏,四郑志商,五郑志周。遂建祠造谱,枝繁叶茂,辈分字为“昌、秉、贻、时、致、道、大、惟、成” 。七里港郑氏现有人口2100多,主要分布于柳市镇七里村和排岩头村。
榉川向群
三、乐清尚德坊郑氏
        始迁祖郑绍吉(1189——?)宋宝庆年间从丽水玉溪迁入,明初时居于乐清县城东隅尚德坊,故名。后因后裔大部分居住在柳市横带桥,俗称“横带桥郑”。根据乐清尚德郑氏宗谱记载:“逸叟府君讳绍吉,字士吉,始居括之玉溪,如岳公十二代孙也。性刚直,多大节,明春秋谷梁,累举不第。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时相史弥远构祸济邸,天下冤焉。府君不胜愤激,飞章论之。史弥远大怒,求寘诸法。府君遂见几避地,携宗谱至乐清家焉,因自号曰‘逸叟’。是为吾乐始迁祖也,配何氏,葬蓋竹山白云庵后左方。”  
       现有乐清境内人口6000多,分布于城南街道马车河村、支岙村、大荆镇北閤西下、虹桥朴湖村前岸、柳市镇横带桥村、新民村、项浦埭村、前街村、后街村等,还有迁往苍南灵溪街、永嘉桥头镇坦头村、瑞安凤士桥、瑞安西门、洞头、玉环、温州等地。
榉川向群
榉川向群
榉川向群
榉川向群
四、虹桥朴湖郑氏
民国乙亥(1935)朴湖郑氏宗谱载:朴湖系晋郭璞路过所扦,故后人以其名”璞“名湖,村民因其字繁笔划多,取其字边旁简写成玉湖。可能出于同一原因,《永乐乐清县志》记载:璞湖一名朴湖。朴湖郑氏(包括虹桥东垟郑氏)现有人口一万四千多人,分十二支派,俗称“十二族”。其中最大的一支迁自黄岩天长街,是仙居乐安郑氏的后裔。始迁祖郑希钦、郑希覃兄弟元末迁居乐清蒲江(今清江镇蒲新村),其子孙转迁朴湖、玉环等地。乐城港桥头、东朴湖前岸、芙蓉东岙、东馆西溪(今瑶岙)、霞堡、埭下、连屿、密莺、西朴湖、市岭、瞿渡、朴头、峃前、石臻、筋竹、比鑑、城西门、陶家埠等地郑氏,皆属郑希钦后裔。东朴湖后岸、湖边郑宅桥、玉环青屿等地郑氏属郑希覃的后裔。
东朴湖郑氏辈分字为“朔、丕、承、茂、维、臧、京、安、昌”。
西朴湖郑氏辈分字为“幸、希、朝、茂、维、邦、京、安、昌、嗣、典”。
榉川向群
榉川向群
  2018年统计,朴湖郑氏有人口14039人,其中:西朴湖、东朴湖(包括南山庵村)、青屿等地3418人,朴头、茅沿、石陈、蔡岙、西门岛、新坊、筋竹、小东塘、下员山、陶家埠、大球、肖村等地3900人,朴湖湖边103人,蒲岐410人,霞堡1600人,峃前960人,瞿渡600人,埭下780人,北白象垟田村310人,城南街道市岭村1338人,玉环连屿620人。
另外,根据朴湖郑氏十二族的传说,尊永嘉表山郑伯熊为始祖的虹桥东垟郑氏,原先是从朴湖分出的,有1200多人。但东垟郑氏族谱记载,永嘉表山郑氏第13世郑文尧(1361—?)由表山迁虹桥上岙水西,到第15世郑汝溪(1407—?)在明朝中叶再迁东垟村(今乐清市虹桥镇政府驻地)。
榉川向群
榉川向群
五、北白象十里郑氏
瑞里村的凤屿郑氏,又称十里郑氏,明•隆庆壬申(1572)《乐清县志》载,十里属茗屿乡。村西南距琯头驿站十里,故名十里村。后为取吉祥义,改称瑞里(“十”、“瑞”当地方言音近)。其始迁祖郑永珣,字仲玉,号南樵,是唐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令郑虔(字无谦)的后裔,自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迁入浙江乐清县茗屿乡凤屿村(今乐清市北白象镇瑞里村河南)。世系行序为:永华诚元宗以观文君子光大如斯承邦启九经徵一家崇孝友祥集毓庆仁式敬绍言德隆礼道可新。乐清境内现有人口约3500人,其中有分支迁磐石镇油车村,约500人。约在明万历年间1575年左右,八世祖郑子总迁云和石塘(今丽水市云和县石塘)。下图为祖墓山门。


 
榉川向群
榉川向群
六、虹桥东垟郑氏
尊永嘉表山郑伯熊为始祖的虹桥东垟郑氏,有1200多人。东垟郑氏族谱记载,永嘉表山郑氏第13世郑文尧(1361—?)由表山迁虹桥上岙水西,到第15世郑汝溪(1407—?)在明朝中叶再迁东垟村(今乐清市虹桥镇政府驻地)。
永嘉表山《八仙楼郑氏宗谱录》也记载了虹桥东垟郑氏。
榉川向群
榉川向群
榉川向群
七、柳市店后的瓯北江北岸郑氏
瓯北江北岸郑氏主要发布在浦东、浦西、葛岙、后江四个村,其辈分字都是:文、武、应、朝、邦、家、庭、士、子、思、昌。“朝”字辈按照浙江平阳郑氏宗史研究会1994年5月编的《郑氏世系谱》是国世第94世(以郑桓公为第一世)。大约在清代,有一支迁入柳市镇店后村。现在该村有两支郑氏,一是象山郑,另一就是江北岸郑氏。
柳市镇店后村(原属湖头镇)至2015年底,全村共有33个村民小组,农户587户,全村总人数2132人,主要姓氏有黄、郑、周等。其中江北岸郑氏在该村集中于三幢三间两披舍或者五间的老房子,现有行辈字“邦、家、庭、士”,共约三、四百人。1990年至1992年6月我在湖头镇担任党委副书记时,该村的村委会主任就叫郑邦龙。
榉川向群
本篇由温州市郑成功文化研究会(荥阳市世界郑氏联谊中心温州市联络处)副秘书长、乐清郑氏联谊会(联络站)秘书长郑向群,根据有关谱牒和相关考证编撰。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更多>
60
4
0
0
分享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榉川向群

郑源镛,字向群,浙江乐清柳市镇人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