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诗词学会,VV,黄河诗词朗诵||2025年第10期(总80期)
黄河诗词朗诵||2025年第10期(总80期)
2025-06-15
阅读 4866
银川市诗词学会
王莉朗诵《石榴》于国勇
00:00
01:22
石榴
于国勇
榴火妒娇阳,缤纷闪丽光。
一枝堪醉眼,五月酿琼浆。
夏雨繁英茂,秋风硕果香。
众花犹羡慕,儿女满厅堂。
张宝莲朗诵《端午杂吟》张建忠
00:00
01:16
端午杂吟
张建忠
端午艳阳天,家乡幽境妍。
柳摇生碧墨,鸟语入林泉。
塔影佛经古,麦香诗笔前。
人间寻妙寺,城邑醉风筵。
何玉华朗诵《端阳寄语》张文豹
00:00
00:59
端阳寄语
张文豹
汨罗江水阔,舞棹立潮头。
筒粽忠魂敬,端阳屈子讴。
摇旗催铁鼓,破浪竞龙舟。
两百初心奉,炎黄自信优。
谢传明朗诵《端午怀屈原》张青
00:00
01:21
端午怀屈原
张青
天问声声遗恨长,汨罗极目感苍茫。
最怜独醒沉浑水,可笑群迷逐楚乡。
竞渡犹闻哀郢鼓,招魂尚记涉江章。
离骚一卷山河哭,翻阅歌吟也断肠。
丁建华朗诵《又逢端午节》 许宗金
00:00
00:54
又逢端午节
许宗金
端午驱邪艾挂门,摘来芦叶米装盆。
爱缠四角千层意,枣入三枚万遍温。
岁岁专心迎屈子,年年递语到晨昏。
江流带去沉浮事,不忘新香祭故魂。
王玲朗诵《端阳节感怀》黄玉华
00:00
01:41
端阳节感怀
黄玉华
碧叶盈盘裹角忙,门悬艾草粽飘香。
龙舟击水千帆竞,号子穿云万里飏。
吟唱离骚怀壮志,传承楚韵续华章。
端阳节至屈平祭,浩气忠魂日月长。
雷淑华朗诵《端午吟怀》高凌贵
00:00
01:10
端午吟怀
高凌贵
芙蓉映碧值端阳,棕叶牵情又裹穰。
抛黍沉波诗韵雅,沐汤浴体笔锋刚。
离骚读罢思无限,天问吟残意转伤。
试看神州同逐梦,心随云月展新章。
潘晓霞朗诵《端午节感怀》张美玲
00:00
01:14
端午节感怀
张美玲
一卷骚经万古悲,苍茫独醒欲何之?
香兰萎露湘累怨,薜荔凋霜楚客知。
绝笔怀沙终抱恨,涉江哀郢竟无期。
沧波日夜东流去,犹带先生未悔辞。
银兰朗诵《咏诗人节》陈立君
00:00
00:41
咏诗人节
陈立君
圣贤千载永留名,香粽龙舟各地兴。
墨客文人欣赋叹,尧天舜日叙浓情。
吕斌朗诵《端午忆屈原》薛锋
00:00
00:53
端午忆屈原
薛锋
万家角粽已飘香,亿兆凭谁诵九章。
千古灵均何寄志,至今留恨汨罗江。
张宝莲朗诵《鹧鸪天·塞上端午节》徐和
00:00
01:25
鹧鸪天·塞上端午节
徐和
枸杞初红麦吐芒,乡村五月贺端阳。百花争艳蜂儿舞,千室蒸腾粽子香。
悬嫩艾,品琼浆,庆余年里话安康。黄河两岸诗魂颂,家国情怀意志装。
雷淑华朗诵《西江月·端午吟》陆凤贤
00:00
01:10
西江月·端午吟
陆凤贤
艾草悬门凝碧,锦囊盈市流芳。青团角粽见琳琅。竞渡龙舟破浪。
浊世难容屈子,谗言诋毁忠良。先贤赴死为兴邦。掷笔《怀沙》绝唱。
何玉华朗诵《清平乐·端午抒怀》韩兰翔
00:00
01:15
清平乐·端午抒怀
韩兰翔
艾香绕户,蒲酒雄黄注。彩线轻缠红玉缕,角粽情牵端午。
龙舟破浪争先,鼓声催奋云边。遥念灵均遗恨,千秋正气长传。
丁建华朗诵 《江城子·端午寄怀》雍秀慧
00:00
01:08
江城子·端午寄怀
雍秀慧
门斜艾虎又端阳。沐兰汤。饮雄黄。竞渡声中,鼋鼓动三湘。角黍年年遥祭处,云黯淡。水苍茫。
残杯冷炙望家乡。鬓微霜,意难忘。独倚栏杆,谁与诉衷肠。故里榴花犹胜火,鸿雁远,柳丝长。
潘晓霞朗诵《满江红·忆屈原》陈军
00:00
01:55
满江红·忆屈原
陈军(陳年老酒)
蒲月端阳,望湘水、思潮奔涌。澜翻处、寒波呜咽,乌云凄动。粽里万般寻楚韵,江中百舸追幽梦。驾飞舟、急鼓震苍穹,旌旗耸。
安邦策,皆成空;哀郢恨,撕心痛。叹故都蒙尘,兴衰谁共?天问九章凝血泪,离骚一卷惊鸾凤。缅灵均、浩气贯长虹,千秋颂。
王莉朗诵《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00:00
02:45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 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 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 曲。
【译文】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作品简介】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作者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历述古今盛衰之感,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是王安石出知江宁府时所作。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知江宁府。这首词当作于这两个时段的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王荆公、临川先生、王文公。
本期作者
:于国勇 张建忠 张文豹 张青 许宗金 黄玉华 高凌贵 张美玲 陈立君 薛锋 徐和 陆凤贤 韩兰翔 雍秀慧 陈军
本期朗诵
: 王莉 张宝莲 陈银兰 吕斌 何玉华 谢传明 丁建华 王玲 雷淑华 潘晓霞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作品已不存在或设为私密
点赞
点个赞抢个沙发吧~~
更多>
点赞用户
加载中...
1292
9
文章评论未开启!
0
0
分享
微信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微博分享
复制链接
扫码下载VV参与互动
复制链接成功!
银川市诗词学会
Ta好像忘记签名了...
关注
TA的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