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爱》解读
这是美国作者艾尔玛.帮贝克的作品。通过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儿”,爸爸妈妈不同的处理方法,体现了父爱的特点。
作者一开始,就给我们挖了一个“小坑”。直接说“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这是要拉我们一起“痛恨”爸爸[偷笑]然后,说妈妈维系了一个家庭的融洽相处。而爸爸则是每天“只是”上下班。紧接着用几个“事实证据”来“说明”爸爸不会“表达”爱。
1、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爸爸要我送回去,并且还要告诉人家说,是我“偷!”的[快哭了],还说愿意替人家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伤自尊啊!而妈妈却以“我”“只是个”孩子,不予追究。可以看出,爸爸注重的是孩子的品行。
2、荡秋千跌断了腿,妈妈坐在车里一直抱着“我”。而当医院叫他把停在急诊室门口的车开走,并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爸爸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言外之意,这就是紧急车辆!——明显的舐犊之情,东北人叫做“护犊子”。
3、生日宴会上,爸爸“只是”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而把侍弄好的“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的,是妈妈。爸爸默默地做后台的杂务,让妈妈出来“展示”融融母爱,暗示,爸爸在悄无声息的深爱着每一位家人。——这是作者让我们深度认识爸爸的一个“伏笔”。不能说透,靠读者感悟。
4、爸爸总是给自己和妈妈照相,自己在相册里却没有留下照片。而爸爸的身影却留在了家人的心里。
5、小时候学自行车,妈妈不让放手,爸爸却认为“该放手”了,结果,意料之中的摔倒了,妈妈“跑过来”扶,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结果呢?摔了一下,却意外的不用爸爸扶着了。爸爸的微笑,意味深长,大家好好体味一下。
6、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妈写的。爸爸呢,除了给钱,还做了一件事儿,寄了一封短柬。并且没话找话的说,你不在家糟蹋草坪,现在草坪长的很美。言外之意是,你已经离开家很久了。思念之情,不言而喻。
7、每次打电话,总是叫妈妈来接。注意,是每次!说明什么?爸爸一直守候在电话边上!似乎都想和儿子说话,却叫来了妈妈。因为,妈妈同样想念儿子。这种把思念深埋心里却让别人慰藉的崇高品德,值得我们尊敬。
8、儿子结婚时,妈妈掉眼泪。爸爸呢,“大声的擤了一下鼻子”。怎么回事?鼻子里酸酸的,鼻涕泡留不住了啊![偷笑][偷笑]。儿子结婚为什么要哭啊?美国的孩子成年后,不会和父母住一起了呗!
最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几乎都是在呵斥中度过的。孩子是知道爸爸爱他的,只是爸爸“不知道”怎样“表达”。可是,儿子长大后,却完全“感悟”到了——爸爸“自然而然”的,不加修饰的“表达”了一个父亲“厚重的、真挚的、严厉的”——爱!
文章通篇,需要我们用心体会,这叫做“感悟”。